有人抢药?各地通报:禁止囤积居奇|全球热闻

2022-12-07 22:54: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

近日,多张“新冠药品清单”在网上流传:有“新冠吃药顺序图”,有所谓“国家卫健委推荐新冠治疗中成药”,还有一些民间偏方。不少网友开始跟风囤药。

市民购药需求猛增

有药店涨价超2倍

据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近期市民购药需求猛增,12月5日,该市零售药店四大类药品购药人员44000余人次,购买药品16万余盒。购药人次是平日的5倍,购买药品数量是平日的8倍。“随着我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出台,连花清瘟等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门商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在《关于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中表述称。澎湃新闻6日在杭州市区多家药店询问,工作人员均回复称连花清瘟胶囊断货。通过外卖平台搜索,也显示附近各家药店无连花清瘟胶囊可售。12月6日,红星资本局走访成都周边线下药店,有药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布洛芬已经卖断货,只有抗病毒冲剂、蒲地蓝还有货。杭州市市场监管局5日表示,连花清瘟等近日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门商品,价格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红星资本局调查发现,有药店的连花清瘟胶囊有大幅涨价情况,10盒0.35g*48粒/盒规格的连花清瘟胶囊售价1020元,单盒售价达102元,较平时涨240%。图为10盒0.35g*48粒/盒规格的连花清瘟胶囊售价1020元。图源:红星新闻

多地监管局发布告诫书

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北京:经营者不得对粮油肉蛋菜奶、抗病毒药品等囤积居奇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各有关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秩序,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提醒告诫书,提示经营者不得对粮油肉蛋菜奶等民生商品和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告诫书提示有关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意识,建立和完善内部价格管理机制和纠错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价格纠纷。在明码标价方面,告诫书提示,销售商品应标明品名、价格、计价单位等信息。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应标明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价格或者计价方法等信息。经营者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通过网络页面,以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标价要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价格变动要及时调整。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告诫书特别提醒,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防止出现虚假优惠折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违法行为。要准确记录与核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不得对粮油肉蛋菜奶等民生商品和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有排除、限制竞争的价格垄断行为。告诫书提示,各有关经营者要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价格执法检查,紧盯投诉举报线索,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将依法从重处罚并公开曝光。↑可滑动查看

浙江多地告诫操纵市场价格最高将被罚五百万

12月6日下午,宁波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提醒告诫医药用品经营者:不得借疫情防控之机大幅提高医疗药品及用品的销售价格,违者最高可处500万元罚款。澎湃新闻注意到,自5日晚起,除宁波外,杭州、诸暨、莲都区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也都发布了类似内容的提醒告诫书,金华市场监管局微信公号发布购药相关提醒。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均在《告诫书》中提醒,经营者不得借疫情防控之机大幅提高医疗药品及用品的销售价格,要严格控制进销差价在合理范围内,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涨价谣言。《告诫书》明确,根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价格欺诈行为的,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行为的,最高可处300万元的罚款;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的罚款。据介绍,上述地市市场监管部门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医疗药品用品价格监督检查和巡查工作,群众如若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可进行投诉举报。↑可滑动查看

“囤”不可取,“备”是必要

居家该备什么药?

网传“新冠吃药顺序图”真的科学吗?跟风囤药真的有必要吗?怎么备药才更合理?

中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智库海外特聘专家董亚峰表示:“囤”不可取,“备”是必要的。常备一些药品在秋冬季节是必要的,备上几天够用的就行。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汪云教授表示,目前新冠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和轻型,没必要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广东省药监局提醒,药物都有保质期,存储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保管不当容易变质,过多药物长期存放容易造成浪费。武汉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辉国教授表示,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压制症状。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应尽快进行对症治疗,备药“划重点”:对症备药。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上海网络辟谣、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宁波市场监管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上市公司财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